【上海證券報】強主業 聚人心 創未來 改革“點亮”秦川機床新希望
點擊率: 發布時間:2021-05-28
“未來智能化、數字化賦能的交匯點就在智能機床,工業制造領域的大數據信息都可以通過機床來收集。”秦川機床黨委書記、董事長嚴鑒鉑堅信,機床行業不是夕陽產業,做強主業的秦川機床必將迎來一片朝陽。
5月的寶雞氣溫日漸升高,但在常年保持恒溫、恒濕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車間,工人們照舊穿著秋裝,認真加工著一個個零件。
恒溫、恒濕的環境能讓減速器的精密度得到保證,生產線旁一字排開的實驗機器人就是最好的“檢測站”。小到一個茶杯,大到上百公斤的設備,通過關節減速器的傳導,都可以輕巧地放置到指定位置。
今年以來下游需求旺盛,排滿的訂單讓生產一線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有情懷、有擔當的秦川人下決心要抓住這次“翻身”的機會。
5月的寶雞氣溫日漸升高,但在常年保持恒溫、恒濕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車間,工人們照舊穿著秋裝,認真加工著一個個零件。
恒溫、恒濕的環境能讓減速器的精密度得到保證,生產線旁一字排開的實驗機器人就是最好的“檢測站”。小到一個茶杯,大到上百公斤的設備,通過關節減速器的傳導,都可以輕巧地放置到指定位置。
今年以來下游需求旺盛,排滿的訂單讓生產一線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有情懷、有擔當的秦川人下決心要抓住這次“翻身”的機會。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
在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下,一季度生產齒輪機床80臺,接近2019年全年生產量的三分之二;機器人關節減速器首季銷售超8000臺,全年預計銷售將突破3萬臺再創新高……2021年,秦川機床正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而就在3年前,作為中國機床行業領軍企業的秦川機床,遭遇了建廠以來最為嚴峻的經營困難。在行業周期性低迷、競爭形勢激烈等因素影響下,連續兩年出現經營性虧損,公司股票也在2019年年報披露后無奈“戴帽”。
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不健全,內生動力不足,經營活力不強,影響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在那時一一暴露出來。但是,這家在三秦大地耕耘50余載、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專項的老牌國企,并沒有一蹶不振。
挑戰就是機會,變革就是希望。明晰“5221”發展戰略,聚焦主業,狠抓落實;扎實推進以降本增效為目標的“CTJ”活動,運營質量明顯提升;實行寬帶薪酬,激發研發人員活力;打造“星級員工”,構筑技術工人晉級通道;重研發,抓質量,降成本,員工幸福感大幅提升……一場改革風暴,自此在秦川機床拉開序幕,找回狀態的老牌國企用實際行動“點燃”了希望的火苗。
而就在3年前,作為中國機床行業領軍企業的秦川機床,遭遇了建廠以來最為嚴峻的經營困難。在行業周期性低迷、競爭形勢激烈等因素影響下,連續兩年出現經營性虧損,公司股票也在2019年年報披露后無奈“戴帽”。
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不健全,內生動力不足,經營活力不強,影響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在那時一一暴露出來。但是,這家在三秦大地耕耘50余載、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專項的老牌國企,并沒有一蹶不振。
挑戰就是機會,變革就是希望。明晰“5221”發展戰略,聚焦主業,狠抓落實;扎實推進以降本增效為目標的“CTJ”活動,運營質量明顯提升;實行寬帶薪酬,激發研發人員活力;打造“星級員工”,構筑技術工人晉級通道;重研發,抓質量,降成本,員工幸福感大幅提升……一場改革風暴,自此在秦川機床拉開序幕,找回狀態的老牌國企用實際行動“點燃”了希望的火苗。
聚焦主業 改革舉措見成效
在處理“拖后腿”業務的同時,公司在2020年確立了“堅持主機帶動,打造高端制造、核心零件強力支撐,突破智能制造及數控關鍵技術”的發展戰略,通過不斷地推倒重建,公司各項經營指標有了大幅改善。
2019年10月開展的“鐵拳行動”讓負責磨齒機裝配工作的侯海峰記憶猶新,原來只需照本宣科的“常規”操作,突然對工作細節開始進行考核,“不適應”成為工友們一致的反映。
什么是“鐵拳行動”?舉例來說,一臺機床會連接多根油管,偶爾有一根滲油或滴油,在原來的裝配過程中都屬于“正常現象”,但按照“鐵拳行動”標準,這個所謂的“正常現象”就是工作失責。
“‘鐵拳行動’狠抓質量、抓品質,無論檢查頻次還是處罰力度都很嚴厲。”侯海峰說,有了“鐵拳行動”,就沒有了“我覺得”這種說法,一切工藝嚴格按設計要求執行,產品質量的確有了很大提升。
記者了解到,類似“鐵拳行動”這種全新的管理模式,秦川機床同步推行了多個版本,其目的就在于嚴把質量關,從而提升產品的交付能力。
改革的關鍵在于魄力、在于行動。在秦川機床黨委書記、董事長嚴鑒鉑看來,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2019年10月,在秦川機床全年業績扭虧無望的特殊節點,在國內重卡變速箱龍頭法士特深耕多年的嚴鑒鉑臨危受命,接過秦川帥印。這個自認為“有點軸”的一把手上任后,經過多次調研,準確找出公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下決心把企業拉回正軌。
嚴鑒鉑上任后,秦川機床的改革大幕正式拉開。本著“不聚焦主業的業務給它清理干凈”的原則,公司打破原有分廠“各自為營”的銷售模式,整合成立大銷售部;剝離與主業關系不大的投資公司,注銷經營不善的子公司……多項改革措施密集出臺,目的只有一個:聚焦主業,合理規避發展風險。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處理“拖后腿”業務的同時,公司在2020年確立了“堅持主機帶動,打造高端制造、核心零件強力支撐,突破智能制造及數控關鍵技術”的發展戰略,通過不斷地推倒重建,公司各項經營指標有了大幅改善。在2020年扭虧為盈后,秦川機床成功完成“保殼”。
在成功“保殼”后,秦川機床的發展日漸步入正軌。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5.62億元,同比增長127.63%;實現凈利潤7069.21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扭虧。
“‘十四五’期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投資額不設上限,秦川的奮斗方向就是進口替代,對標國際一流。”嚴鑒鉑的話擲地有聲。在他看來,只要公司上下協同配合,各板塊定位清晰,“十四五”末實現百億營收不是夢。
2019年10月開展的“鐵拳行動”讓負責磨齒機裝配工作的侯海峰記憶猶新,原來只需照本宣科的“常規”操作,突然對工作細節開始進行考核,“不適應”成為工友們一致的反映。
什么是“鐵拳行動”?舉例來說,一臺機床會連接多根油管,偶爾有一根滲油或滴油,在原來的裝配過程中都屬于“正常現象”,但按照“鐵拳行動”標準,這個所謂的“正常現象”就是工作失責。
“‘鐵拳行動’狠抓質量、抓品質,無論檢查頻次還是處罰力度都很嚴厲。”侯海峰說,有了“鐵拳行動”,就沒有了“我覺得”這種說法,一切工藝嚴格按設計要求執行,產品質量的確有了很大提升。
記者了解到,類似“鐵拳行動”這種全新的管理模式,秦川機床同步推行了多個版本,其目的就在于嚴把質量關,從而提升產品的交付能力。
改革的關鍵在于魄力、在于行動。在秦川機床黨委書記、董事長嚴鑒鉑看來,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2019年10月,在秦川機床全年業績扭虧無望的特殊節點,在國內重卡變速箱龍頭法士特深耕多年的嚴鑒鉑臨危受命,接過秦川帥印。這個自認為“有點軸”的一把手上任后,經過多次調研,準確找出公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下決心把企業拉回正軌。
嚴鑒鉑上任后,秦川機床的改革大幕正式拉開。本著“不聚焦主業的業務給它清理干凈”的原則,公司打破原有分廠“各自為營”的銷售模式,整合成立大銷售部;剝離與主業關系不大的投資公司,注銷經營不善的子公司……多項改革措施密集出臺,目的只有一個:聚焦主業,合理規避發展風險。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處理“拖后腿”業務的同時,公司在2020年確立了“堅持主機帶動,打造高端制造、核心零件強力支撐,突破智能制造及數控關鍵技術”的發展戰略,通過不斷地推倒重建,公司各項經營指標有了大幅改善。在2020年扭虧為盈后,秦川機床成功完成“保殼”。
在成功“保殼”后,秦川機床的發展日漸步入正軌。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5.62億元,同比增長127.63%;實現凈利潤7069.21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扭虧。
“‘十四五’期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投資額不設上限,秦川的奮斗方向就是進口替代,對標國際一流。”嚴鑒鉑的話擲地有聲。在他看來,只要公司上下協同配合,各板塊定位清晰,“十四五”末實現百億營收不是夢。
凝心聚力 老秦川煥發新活力
公司通過實行“寬帶薪酬”、動態評選“星級員工”、干部優化調整等措施,讓員工待遇福利得到明顯改善,也消解了公司長期以來因地域因素造成技術隊伍不穩定的隱憂,員工整體工作面貌煥然一新。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機器人關節減速器車間的袁飛僑正在與工友探討著產品精密度的問題,這位30歲出頭的陜西小伙在去年3月通過競聘成功當選車間主任。
“秦川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負載范圍是國內最全的,可以從5公斤做到800公斤。”對于自己的工作,袁飛僑顯得十分自豪。今年以來受宏觀產業復蘇影響,下游機器人需求旺盛,他所在的車間一季度共生產各型號減速器8000余臺,創下歷史新高。
機器人關節減速器車間被視作秦川機床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在袁飛僑看來,正是公司用人機制的轉變,給了他證明自己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像袁飛僑這樣在去年通過競聘上崗的青年骨干不在少數,這是秦川機床銳意改革的一部分。在嚴鑒鉑看來,秦川機床的員工是有能力的,因為前兩年公司主業不振、業績欠佳,才造成員工對企業發展前景持懷疑態度的尷尬局面。
來自甘肅的高材生小周2008年入職秦川機床,從事機器人關節減速器的研發工作。不巧的是,初入職場時滿懷斗志的小周正趕上秦川機床的低谷期。“我們團隊最多的時候有十七八個人,那段時間企業發展不順,很多同事選擇離職,最低谷時只剩了七八個人。”對于困難時期,小周記憶猶新,職業生涯沒有方向,有一種看不到希望的無奈。
為了讓員工重拾希望,公司在聚焦主業、開拓市場的同時,通過實行“寬帶薪酬”、動態評選“星級員工”、干部優化調整等措施,讓員工待遇福利得到明顯改善,也消解了公司長期以來因地域因素造成技術隊伍不穩定的隱憂,員工整體工作面貌煥然一新。隨著公司業績的逐步好轉,員工對企業發展的信心穩步增強。
有了希望,便有了前進方向。在聚焦主業的前提下,公司在去年初提出“5221”發展戰略——到“十四五”末實現主機帶動收入、高端制造收入、核心部件收入、智能制造和核心數控技術收入分別占到總銷售收入的50%、20%、20%、10%。
“全員活力充分激發,才能讓企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嚴鑒鉑告訴記者, 下一步,公司將繼續以“雙百行動”綜合改革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在符合國家政策及國資監管要求的情況下,積極推進股權激勵。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機器人關節減速器車間的袁飛僑正在與工友探討著產品精密度的問題,這位30歲出頭的陜西小伙在去年3月通過競聘成功當選車間主任。
“秦川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負載范圍是國內最全的,可以從5公斤做到800公斤。”對于自己的工作,袁飛僑顯得十分自豪。今年以來受宏觀產業復蘇影響,下游機器人需求旺盛,他所在的車間一季度共生產各型號減速器8000余臺,創下歷史新高。
機器人關節減速器車間被視作秦川機床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在袁飛僑看來,正是公司用人機制的轉變,給了他證明自己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像袁飛僑這樣在去年通過競聘上崗的青年骨干不在少數,這是秦川機床銳意改革的一部分。在嚴鑒鉑看來,秦川機床的員工是有能力的,因為前兩年公司主業不振、業績欠佳,才造成員工對企業發展前景持懷疑態度的尷尬局面。
來自甘肅的高材生小周2008年入職秦川機床,從事機器人關節減速器的研發工作。不巧的是,初入職場時滿懷斗志的小周正趕上秦川機床的低谷期。“我們團隊最多的時候有十七八個人,那段時間企業發展不順,很多同事選擇離職,最低谷時只剩了七八個人。”對于困難時期,小周記憶猶新,職業生涯沒有方向,有一種看不到希望的無奈。
為了讓員工重拾希望,公司在聚焦主業、開拓市場的同時,通過實行“寬帶薪酬”、動態評選“星級員工”、干部優化調整等措施,讓員工待遇福利得到明顯改善,也消解了公司長期以來因地域因素造成技術隊伍不穩定的隱憂,員工整體工作面貌煥然一新。隨著公司業績的逐步好轉,員工對企業發展的信心穩步增強。
有了希望,便有了前進方向。在聚焦主業的前提下,公司在去年初提出“5221”發展戰略——到“十四五”末實現主機帶動收入、高端制造收入、核心部件收入、智能制造和核心數控技術收入分別占到總銷售收入的50%、20%、20%、10%。
“全員活力充分激發,才能讓企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嚴鑒鉑告訴記者, 下一步,公司將繼續以“雙百行動”綜合改革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在符合國家政策及國資監管要求的情況下,積極推進股權激勵。
劍指未來 為高端“智”造而奮斗
“通過近幾年的研究突破,我們已與進口產品比肩。”公司數控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點焊機器人外,包括焊接、搬運、噴涂、打磨等工作場景,秦川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已實現進口替代。
回望過去一年,秦川機床共開發新產品和改進重點產品90項;申請專利40項,獲得專利授權15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項、行業標準7項,主持制定企業標準20余項;獲得軟件著作權2項,取得領先行業關鍵核心技術成果9項。嚴鑒鉑坦言:“科技創新是秦川機床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令嚴鑒鉑欣喜的是,在秦川機床“5221”戰略布局中,高端制造領域重點支撐的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項目現已形成6萬套生產能力。隨著5G時代的到來,工業機器人豐富的應用場景勢必會為公司業務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據了解,秦川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已有四大系列、20多種規格、80多種速比,負載范圍從5公斤到800公斤,是目前國內規格最全、系列最多的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生產制造商。
從2015年5000臺的年出貨量到今年突破3萬臺的預期目標,秦川機床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項目發展可謂迅速。“通過近幾年的研究突破,我們已與進口產品比肩。”公司數控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點焊機器人外,包括焊接、搬運、噴涂、打磨等工作場景,秦川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已實現進口替代。
在高端智能機床制造領域,秦川機床也在加緊研發中。嚴鑒鉑告訴記者,中國機床行業的現狀是:高端依賴進口,中端被合資企業把持,低端國內企業激烈競爭。“整體上機床行業的水平和國際上還有不小差距,但在一些細分門類國內機床的水平已經達到國際水平,比如秦川主機板塊的核心產品磨齒機,在某些性能指標上并不比國外品牌差。”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在去年收購的沃克齒輪與公司主機業務的“化學反應”正在逐步顯現。具備生產高精尖產品能力的沃克齒輪,是秦川機床的下游主機客戶,二者有著得天獨厚的協同優勢,將讓公司主機業務形成從研發、試制到改進升級的快速客戶體驗反饋機制,主機產品質量和生產速度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另外,公司非公開發行也在近期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募投的高端智能齒輪裝備研制與產業化項目和高檔數控機床產業能力提升及數字化工廠改造項目,有望讓公司“智”能制造水平再上新臺階。
“未來智能化、數字化賦能的交匯點就在智能機床,工業制造領域的大數據信息都可以通過機床來收集。”嚴鑒鉑堅信,機床行業不是夕陽產業,做強主業的秦川機床必將迎來一片朝陽。
上海證券報 記者:李少鵬
回望過去一年,秦川機床共開發新產品和改進重點產品90項;申請專利40項,獲得專利授權15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項、行業標準7項,主持制定企業標準20余項;獲得軟件著作權2項,取得領先行業關鍵核心技術成果9項。嚴鑒鉑坦言:“科技創新是秦川機床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令嚴鑒鉑欣喜的是,在秦川機床“5221”戰略布局中,高端制造領域重點支撐的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項目現已形成6萬套生產能力。隨著5G時代的到來,工業機器人豐富的應用場景勢必會為公司業務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據了解,秦川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已有四大系列、20多種規格、80多種速比,負載范圍從5公斤到800公斤,是目前國內規格最全、系列最多的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生產制造商。
從2015年5000臺的年出貨量到今年突破3萬臺的預期目標,秦川機床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項目發展可謂迅速。“通過近幾年的研究突破,我們已與進口產品比肩。”公司數控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點焊機器人外,包括焊接、搬運、噴涂、打磨等工作場景,秦川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已實現進口替代。
在高端智能機床制造領域,秦川機床也在加緊研發中。嚴鑒鉑告訴記者,中國機床行業的現狀是:高端依賴進口,中端被合資企業把持,低端國內企業激烈競爭。“整體上機床行業的水平和國際上還有不小差距,但在一些細分門類國內機床的水平已經達到國際水平,比如秦川主機板塊的核心產品磨齒機,在某些性能指標上并不比國外品牌差。”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在去年收購的沃克齒輪與公司主機業務的“化學反應”正在逐步顯現。具備生產高精尖產品能力的沃克齒輪,是秦川機床的下游主機客戶,二者有著得天獨厚的協同優勢,將讓公司主機業務形成從研發、試制到改進升級的快速客戶體驗反饋機制,主機產品質量和生產速度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另外,公司非公開發行也在近期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募投的高端智能齒輪裝備研制與產業化項目和高檔數控機床產業能力提升及數字化工廠改造項目,有望讓公司“智”能制造水平再上新臺階。
“未來智能化、數字化賦能的交匯點就在智能機床,工業制造領域的大數據信息都可以通過機床來收集。”嚴鑒鉑堅信,機床行業不是夕陽產業,做強主業的秦川機床必將迎來一片朝陽。
上海證券報 記者:李少鵬